播出時間
                2023年3月27日起    每周一到周五
                CETV1    20:45-21:15首播
                CETV2    次日18:00重播
                CETV3    次日13:00重播

                        為更好宣傳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在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之際,中國教育電視臺特別策劃《一堂好課》中小學大型思政主題系列節目,該節目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為總抓手和內容范本,邀請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時代楷模、科學家、勞動模范等嘉賓,以“有立場”、“有情感”、“有溫度”的故事,塑造新時代的思政講述方式。
                        “飛天”的三輛“最貴的車”是哪三輛?“兔堅強”怎么堅持在月球上那么長時間?在“探火”行程中擔任重要職責的“祝融號”火星車“車標”為何要設計成九疊篆“火”字,又經歷了怎樣的設計煎熬?大推力火箭“胖五”的發射軌跡是什么樣?年輕人成為新時代科技新秀有著怎樣的逐夢軌跡?《一堂好課》第一集《夢想的成長軌跡》,嫦娥三號探測器及嫦娥四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祝融號”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以及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系統設計師張舒將通過精彩講述分享他們航天逐夢的故事,一一解答大家的好奇與疑問。
                     早在古代,人們就有夢想飛向太空,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飛天的神話,最為人們熟悉的是“嫦娥奔月”,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遙遠星空的好奇與探索從未停止過??傁肓私馓炜漳沁呌惺裁?、山那邊有什么、海那邊有什么。航天技術是人類擺脫地球控制、走向更遠的空間的必備技術。生活中有許多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版隙稹憋w天,舉世矚目。23天來,嫦娥五號以完美無瑕的表現驚艷全球,在月球表面留下一個嶄新的印跡,在中國探索太空的歷史上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版隙稹表樌w天離不開火箭的托舉,以及為火箭“鑄心”的大國工匠們。0.08毫米和0.01秒,就是保證火箭成功發射的重要數據,也是實現我國飛天夢想的重要保證之一?!兑惶煤谜n》邀請到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洪鑫和航天科技一院大國工匠高鳳林的徒弟馬鐵錚,聊聊“胖五”送“嫦五”,奔月去探月的夢想故事。
                       回顧歷史,五千年泱泱中華,三千里滾滾黃沙。千百年來,五十六個民族血肉相連,休戚與共,將民族團結的內涵深深刻進人民的骨髓,融進人民的血液。每個民族都有自己鮮明特色和民俗風情,但愛黨、愛國、愛家鄉確是我們共有的情感。正是這份牢不可破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我們在這非凡十年用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創造了數不清的輝煌成就?!兑惶煤谜n》節目,將邀請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長期任教新疆的庫爾班尼亞孜,為我們帶來了他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故事。
                      聽過《山海經》的同學對于“祝融”這個名字應該也不陌生,祝融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火神,《禮記》曰:“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以火施化,造福百姓。
                       這些神乎其神的故事,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這份好奇心激勵著后人們不斷尋夢追夢。
                       “祝融號”名字背后,是中國人獨有的浪漫,也寄托了中國人對于太空的探索和渴望。在幾百年后的今天,我們也一步步揭開了火星的神秘的面紗?!兑惶煤谜n》邀請到“祝融號”火星車設計師賈陽,聽他講述飛月探火的夢想。
                      故宮博物院藏畫數萬卷,為何一幅無名無款的山水長卷一經展出就引發排隊狂潮?絹保八百紙壽千年,繪于絹布之上的青山綠水為何流轉千年卻仍舊保持絢麗明艷?輕歌曼舞衣袂翩躚,傳統繪畫藝術如何能夠突破壁壘以舞蹈的形式重現世人眼前?青綠山水巔峰之作《千里江山圖》,引領我們走進錦繡河山里的“中國色”!《一堂好課》節目,將邀請故宮博物館書畫部研究員王中旭和舞劇《只此青綠》編劇徐珺蕊,開啟跨越千年的對話。
                      “書我沒讀過,但是戲文我聽!那說的都是孝子賢孫,錚錚鐵骨的英雄!”這兩句話在民間流傳的老話,在今天的聽起來對我們的生活和創作依然有著非凡的指導意義,老話雖老,理不老,孔子在論語中也講到了“寓教于樂”, 戲曲的興起不僅僅是娛樂起也是文化學習的一種方式。京劇走進校園,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喜歡上國粹,傳承經典的方式千千萬萬,為什么要讓孩子了解京???怎樣讓孩子更好地了解并熱愛京劇呢?《一堂好課》邀請到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張堯,帶你“看”不一樣的京劇。
                        中國風格是以中國元素為表現形式,建立在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的基礎上,并適應全球經濟發展趨勢,有著自身獨特魅力和性格的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近年來,廣泛流行于文化、藝術領域,如廣告、電影、音樂、服飾、建筑等。越來越多的國風音樂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吸引了國內外無數音樂愛好者的追捧。為什么有的音樂,一聽就會讓人產生山河遼闊的感覺?有的歌,一聽就覺得主人公要穿著古裝才對味?《一堂好課》邀請到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作曲家呂亮,帶我們循著音樂這條線,解讀中國風格,品味中華傳統文化。
                       一把草藥幾根銀針,千百年來一直護佑著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它就是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是認識自然、認識生命、認識疾病的一門學科。中醫通過望、聞、問、切等方法,采集人體的各種信息,運用藥物針刺等諸多方法,調理人體氣血陰陽,使之恢復平衡從而達到和諧健康的狀態。本期邀請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國際傳播中心的副教授王樂鵬老師,他將帶領同學們一起了解中醫的故事。
                       在沒有現代通訊設備的古代,皇帝是如何來調動軍隊的?如果生活中沒有準確的計量單位,公平公正該如何保障?今天這堂思政課要講講千年文物中關于規則的表達,一個和當今時代緊密相連的古人智慧,它們分別是虎符和商鞅方升,象征著今天國家安全的規則和計量標準的規則。本期邀請史家教育集團的王丹老師和吳麗梅老師,講述文物的前世今生。
                        舞劇誕生1995年,在新疆民豐縣的尼雅遺址中,出土了漢代時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織錦護膊。被譽為20世界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為國家的一級文物。并且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就是圍繞著這塊織錦護膊,編劇團隊從無到有,無中生有"編"出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并呈現在舞臺上。本期邀請到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五星出東方》總編劇許銳,一起聊聊舞劇中的國寶“魅影”。
                     曾經有這樣一個小山村,非常貧困落后、一年人均收入只有1668元,每個月才100多元,村民們為了生活,大多選擇外出打工。然而,扶貧工作隊來到了這里,和村里的干部、群眾一起想辦法,摸索和尋找脫貧的辦法。經過3年的時間,奇跡發生了,小山村摘掉了貧困帽,這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成為了中國的一面旗幟。這個創造了奇跡的地方就是位于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
                      都說中國人種菜是刻在DNA里的天賦,現如今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我們不僅可以在地球上種菜,還可以到太空上去種菜。我國的航天計劃里,一直包括著太空育種這項實驗,小小的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后,好像獲得了“魔力”一樣,結出的果實會有很多美妙的變化,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粒種子,太空“串門”歸來 ,會結出什么的瓜和豆?這些上過天的新品種都有啥神奇之處? 太空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讓種子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在中國崛起復興的道路上,面對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我國一代代工程師守正創新,執著堅守,用他們的艱辛與付出,用他們的傳承與堅韌,使得中國工程、中國技術、大國重器實現了一次次技術迭代與更新,創造了數不盡的“零”的突破。然而歸根到底,中國工程師正是秉持著一種特有的精神力量在鼓勵著他們前行。
                       塞罕壩由于連年火災亂砍亂伐,到新中國成立前,這里的生態環境已嚴重惡化,成為人跡罕至的荒原。1962年,國家林業部正式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塞罕壩機械林場,一聲令下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127名農林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與周邊地區的工人組成了369名的創業隊伍。這支隊伍平均年齡不足24歲,他們聽從黨的召喚,從此開啟了三代人半個世紀的造林傳奇?,F在塞罕壩機械林場總經營面積是140萬畝,可以說“如今的林場有多大,那時的荒漠就有多大。幾代塞罕壩人憑著堅定的信念,創造出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
                      2010年12月京滬先導段聯調聯試和綜合試驗中,CRH380A動車組達到最高時速486.1公里,直接刷新了當時世界鐵路運營試驗的最高時速。這一速度,讓“中國速度”震驚世界。這一速度的背后是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梁建英與她帶領一支上千人的研發團隊,攻克高速動車組關鍵核心技術,助力我國高鐵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精彩蝶變,讓“中國速度”成為亮麗的“中國名片”。
                     一束登山繩、一根釣魚桿、一頂安全帽,一身黃馬甲,每天清晨李培生穿戴整齊,開啟一天的保潔工作。因常年與懸崖峭壁打交道、與山間垃圾做斗爭,被大家冠以懸崖上的舞者、美容師的稱呼。在黃山風景區放繩作業的26年時間里,每天翻越護欄無數次,懸崖放繩上下數十次,一次放繩上下達80多米,十多年來,放繩高度累計約等于攀爬了200多座珠穆朗瑪峰。對于放繩工而言,最驕傲的就是呵護了這座大山的美麗容顏,不負眾望,守護了黃山的美麗潔凈?!叭瞬回撉嗌?,青山定不負人”,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扎根黃山,服務黃山,把黃山建設得更加美好。
                    胡曉春一年365天,300多天的時間都在黃山上,沒有陪自己女兒開過一次家長會,甚至都不知道女兒在哪個班,班主任叫什么名字。他說他守護了自己另一個家,守著令人敬畏的長者,一個日夜呵護著八百里黃山的老人——迎客松。寒來暑往,春去冬來。不知不覺間,胡曉春與迎客松相依相守13年了。人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是他對迎客松的愛,最無聲的表白吧。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一個人站在玉屏峰前,看著皎潔的月光灑滿迎客松枝頭。那一刻,作為守松人,是他最驕傲自豪的職業。
                    “一片甲骨驚天下”,打開了遇見甲骨文的大門,一次次深刻地解讀中,讓我們無限地接近歷史、觸摸中華文明。一次歷史上最早車禍的記錄,看到了考古發掘現場的震撼,還有甲骨文記錄的神奇,兩個不同“車”字的呈現,是甲骨文帶我們認識社會的最好證明??脊艑W家們田野發掘的成果,被整理、記錄收藏在博物館中,甲骨文的認識和梳理,也在中國文字博物館有了完整的呈現,從甲骨文的發現到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的演變,中國文字延續至今,一脈相承。本次《一堂好課》邀請到了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的講席教授,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唐際根老師為同學們講述甲骨文的神奇奧秘。
                       中國是絲綢的故鄉,絲織技藝和紡織文化源遠流長,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并大規模生產絲綢制品,更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從西漢起,中國的絲綢不斷大批地運往國外,成為世界聞名的產品。近些年來,不斷出土的絲織品文物,更是跨越數千年,以其精湛的技藝,驚艷了世人!
                      1972年,經國務院批準,考古隊對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進行了科學發掘。墓中出土了大量絲織品、帛畫、帛書、漆器等文物。其中最傳奇的是一具沉睡了兩千多年仍肉身不腐的女尸。經過考古確認,這個女尸的名字叫辛追,是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伴隨辛追夫人一同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兩件素紗襌(dān)衣。一件是曲裾的,48克;一件是直裾的,49克;都不到1兩,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藝最精、最輕最薄的衣服。它們所代表的是西漢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已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也是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專家形容素紗襌衣“薄如蟬翼,輕若煙霧”。這么輕薄的絲織品,復制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終南京云錦研究所承擔了復制任務,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中有著怎樣的匠心和智慧?過程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一堂好課》播出 《素紗襌衣:匠心獨運毫厘間》一一為您揭秘。
                       全球變暖對北極造成不可逆的消融現象,那么,南極是否也會出現消融現象?本次《一堂好課》邀請了科學探險家溫旭為同學們講述他在南極的見聞。
                      2019年,溫旭從南極海岸的伯克納島最北端出發,歷時58天,一個人,一對滑雪板,一架承重180多公斤的雪橇,無助力、無補給、無外援、行程1500公里抵達地球最南端南極點。這一路上,溫旭經歷了什么?
                      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黨的二十大報告對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專門部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堅定不移推進教育公平。
                     有這樣兩位教師夫婦,他們都是國家頂尖舞蹈院校的老師,在過去的幾年,他們投身于距離首都2700多公里外云南的一個山村里。他們在當地見到了很多像她一樣有舞蹈夢想和天賦的孩子,把她們從大山深處帶到了聚光燈下,又回歸到青山綠水間。
                     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如何在田埂上起舞?中國夢、少年的夢如何在這些教育者的滋養里生根發芽?“彩云計劃”發起人、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關於老師為大家展示教育者們如何把愛和美照向遠方。

                       泱泱大國源流不斷,五千年文化的發展線索未曾斷絕;
                       城郭水利糧倉稻谷,智慧先民建立家園適應自然生存;
                       內圓外方神人獸面,玉琮精雕細琢背后代表著國家信仰;
                       良渚玉琮,為我們揭開中華五千年歷史璀璨文明的神秘面紗。
                      國中有玉,寶中有玉,中國人對玉一直有著特別的情感,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獎牌用金鑲玉做成,2022年冬奧會獎牌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古代同心圓玉璧。玉對中華民族而言,有很強的象征意義,自古以來“以玉比德”,“君子溫潤如玉”,玉都用來比喻美好的人和事物。

                       漢語是一種充滿韻律美的語言,漢語聲、韻、調帶來的抑揚頓挫,賦予了中國古詩詞獨特的音樂美。魯迅先生曾說:“漢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兒童時期體會到漢字的“音美”,方能在之后的成長中悟出漢字的“形美”與“意美”。
                     “和詩以歌”讓詩詞之美和音樂之美交融,透過優美的旋律,讓詩詞歌賦穿越山川湖海與我們相會。本期《一堂好課》讓我們跟隨詞曲作者劉尊老師,走入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領略古典詩詞的意境美。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是黃土地的兒子?!拔沂屈S土地的兒子”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自己人生起點的定位。他在自述中寫到:陜北高原是我的根,無論我走到哪里,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他多次回憶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茫、仿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那么,在梁家河這塊普通的黃土地上,是什么力量,什么情感使習近平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信念由迷茫變得堅定,由仿徨變得自信。
                      極地是我們地球的制冷器,極地的消融給我們地球帶來巨大的影響。本次《一堂好課》邀請了科學探險家溫旭為同學們講述他在北極的見聞。
                     溫旭在北極探險時,聽聞朗伊爾賓一只北極熊闖入人類生活區襲擊一名女士。這種現象在過去不曾發生,而近幾年會頻繁出現北極熊在人類生活區翻找垃圾和襲擊人類現象,北極熊的行為軌跡的改變說明了什么?
                關于CETV     網站聲明     廣告服務     合作加盟     聯系我們 
                中國教育電視臺版權所有
                2017 中國教育電視臺 網絡視聽許可證0108262號|京ICP備京ICP備10056327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 
                10056327
                国产裸拍裸体女网站链接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