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 >正文
                課程思政建設一直在路上——2023年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系列專題研討會隆重召開

                • A-
                • A+
                2023/04/17 14:19

                課程思政建設一直在路上

                ——2023年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系列專題

                研討會隆重召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2023年4月15日在清華大學召開了“2023年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系列專題研討會”,會議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等11個教指委和中國教育電視臺共同主辦,清華大學等9所高校共同舉辦,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清華大學物理系承辦,人民網戰投企業文華在線技術支持,中國教育電視臺和人民公開課全程直播,兩個終端線上近50萬人次觀看。

                本次專題研討會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問題與方法”為主題,特邀清華大學王青教授、南京大學李向東教授、復旦大學石磊教授、北京師范大學范樓珍教授、南京大學吳小山教授、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龔小勇教授、北京大學李云河助理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黃霄羽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張龍教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楊宏麗副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建編審進行專題報告,從教師關注的“推動數字技術與傳統教育融合發展、提高課程思政建設實際效果”等一系列問題入手,聚焦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實際問題與關鍵問題,深入交流研討建設內涵、路徑、方向、方法等,推動課程思政建設不斷向深、向實、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線下全體研討會參會者合影

                專題研討會在激昂澎湃、振奮人心的思政主題宣傳片中拉開序幕。會議開幕式由清華大學物理系阮東教授主持。他在致辭中對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代表和線上參會各位老師與同仁表示熱烈歡迎,同時表達了對本次會議的期望和祝福。

                清華大學阮東教授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上,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教授、江蘇大學校長顏曉紅教授、中國教育電視臺陳宏副臺長、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教授先后致辭,對研討會的舉辦表示祝賀。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教授首先致辭,他認為當前課程思政建設處在深化和變革的關鍵時期,理論研究成果層出不窮,課程思政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課程案例打造如星火燎原。課程思政始終在不斷發展之中,他強調各方要同向同行、做精做強,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統一。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教授致辭

                江蘇大學校長顏曉紅教授表示,探討課程思政建設恰逢其時,要用好課程教學主渠道,引領強化各學科的合作,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正向發展。課程思政建設面臨3.0時代,要更深、更實、更可持續進行建設要全面把握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核心點,科學把準課程思政與辦學特色深度這個關鍵點,努力把住課程思政數字化轉型發力點。

                江蘇大學校長顏曉紅教授致辭

                中國教育電視臺陳宏副臺長指出,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加法”,不是專業課的喧賓奪主,不是教學上的特立獨行,是每一門課程中需要挖掘的重要內涵。他呼吁有志同行,要積極探討專業課和思政課同向同行,共同畫好課程思政同心圓,做好課程思政大文章。

                中國教育電視臺陳宏副臺長致辭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教授表示,課程思政建設是加強教育強國的重要手段,清華大學“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是與課程思政高度契合的,價值塑造是人才培養的第一要務,教師在課堂上呈現的為人風范和學術風貌,是課程思政非常重要的內涵。他希望通過本次跨學科、跨領域的討論,使課程內涵發生更深刻的變革,培養學生更強大的創新能力,推動高校課程思政的更高質量建設和發展。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教授致辭

                研討會上,清華大學王青教授首先做了題為《課程思政建設的更深、更實及可持續》的報告。他提出在課程思政1.0階段,教師用思想和價值觀的展示、喚醒或者塑造引領課程教學改革。而在課程思政2.0階段,要進行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鑄造課程之“魂”。而到了課程思政3.0階段,要明晰當前課程思政的重點、難點,探索尋找攻關、突破之道,更深、更實、更加可持續地開展課程思政建設!

                清華大學王青教授報告

                南京大學李向東教授在題為《課程思政賦予課程嶄新內涵》的報告中,以重立意、創新意、求達意為主線闡述了他對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思考。他指出,課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將教學轉變為教育,要基于立德樹人目標對課程進行深層次改革,從而賦予課程嶄新內涵。而教師的角色應從單純的知識傳播者轉變為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者。他建議課程思政建設要由點及面--從個人行為到集體意識要整體規劃--從單門課程建設到教育教學整體設計,要彰顯特色--從自由發揮到各有側重。

                南京大學李向東教授報告

                復旦大學石磊教授認為育人意義上的“思政”應寬不應窄,任何課程都有課程思政的可融入空間。他在主題為《課程思政的寬度與難度》的報告中提出了“四個融通”:專業領域與相關學科打通、歷史與現實打通、中西方相關文獻打通、理論與實踐打通。他認為要著重解決全流程思政難的問題,專業上要分類指導,課程上要分類評估,內容上要精準分類設計,教師要重新審視自我。

                復旦大學石磊教授報告

                “如春在花,如鹽在水,潤物無聲”。北京師范大學范樓珍教授在《物理化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報告中強調了物理化學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她認為教師作為第一課堂主講者,要梳理物理化學課程內容,凝練課程思政元素,探討思政素材與課程知識體系的內在關聯,結合科研形成物理化學課程思政典型案例,利用現代先進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創建課程思政信息化教學新模式。通過教學團隊的精心設計實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讓“物理化學”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不畏困難、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北京師范大學范樓珍教授報告

                南京大學吳小山教授在《電磁學課程教學》報告中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認為課程思政要因材施教、因課施教,要重構知識體系,融科學信心、前沿發展、價值引領于教學。吳小山教授以“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科學發現過程詮釋課程思政元素,從認識論視角將電磁學課程重新布局。他結合中國古代、當代相關科學發展歷史,鍛造學生的科學精神、家國情懷。

                南京大學吳小山教授報告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龔小勇教授在報告中指出,要從專業的層面系統地進行人才培養,要針對專業特點及優勢,加強系統化設計。要深度挖掘專業人才培養各環節、各類課程模塊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明確育人目標和重點內容,形成基于專業的課程思政體系。并提出“三層次三聚焦”專業思政實踐方法,從課程、專業和專業群層面分析了相應的聚焦點與對應產出。龔小勇教授認為,專業思政的下一步思考應該是完善專業思政教學指南、完善專業思政綜合評價體系、持續更新專業思政點。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龔小勇教授報告

                北京大學李云河助理教授在《考古文博學院<田野考古實習>中的課程思政教育》報告中與大家分享了他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方面的經驗。他闡釋了《田野考古實習》課程的建設情況,分析了課程的育人目標,結合課程特色在田野調查、田野發掘、公共考古中進行課程思政教學。

                北京大學李云河助理教授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黃霄羽教授在《檔案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問題與對策》報告中,分析了檔案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邏輯起點、主要挑戰、推進之策。她認為課程思政是匠心獨運的“瓊漿玉露”,而非層次分明的“雞尾酒”。未來,課程思政建設應繼續從團隊培育、深化教學改革、課題研究、服務中心大局、育人效果評價等方面深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中國人民大學黃霄羽教授報告

                中國傳媒大學張龍教授在《講好中國故事,厚植家國情懷——“國際新聞理論與實務”課程思政的探索與思考》報告中,通過對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要求分析,確立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服務國家戰略、對接業界資源的一個中心、兩個貫穿的整體思路。通過定制的教學內容,開展混合式學習、支架式學習,培養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心懷“國之大者”、堅守國家立場、發出中國聲音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

                中國傳媒大學張龍教授報告

                楊宏麗副教授在《聚焦課程思政 引領課程建設》報告中,從創新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角度,以國家職業院校在線精品課程《單片機應用技術》為例,闡述了教師團隊對課程思政的理解、課程思政建設的設計思路與組織實施,并對課程思政的整體評價作出闡釋,為廣大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楊宏麗副教授報告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建編審報告的題目是《融合創新——深化課程思政建設》,他首先總結了從“學習”到“練習”到“積蓄”再到“應用”的課程思政建設實踐過程。在“課程思政是矢量不是標量”的深切感悟中,他認同李向東教授提出的“不能用過去的方法建設現在和未來的課程與教材”,而是應該站在互聯網上,順應教學改革的方向。高建編審提出:以推進教學各要素優化重組為本質的融合創新,是提高課程建設質量的重要方法,而基于“互聯網+課程”的一體化融合創新研究——課程教材建設,則是實現個性化課程思政教育的載體,而這也是深化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之一。最后,他深度剖析了課程思政在促進教改深入、提升教學質量、探索職普融通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以教育出版者的視角為與會代表帶來了真實、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新穎、深刻的改革觀點。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建編審報告

                專家報告環節,南京大學徐駿教授、清華大學李蕉副教授、復旦大學徐珂副教授、清華大學王學武教授、南開大學劉玉斌教授分別擔任主持人。

                此次專題研討會通過分享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理念和實踐案例,體現了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領域的新思考、新探索、新成果,有效地傳播了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先進經驗,必將有力提升廣大高校教師認識水平和建設能力,進一步推動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国产裸拍裸体女网站链接在线观看